发布时间:2025/11/19 16:28
分享:
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主办、CSIAM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GDC)协办、山东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共同承办的“网格生成与优化”前沿讲习班于2025年11月8日-9日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

本次CSIAM GDC前沿讲习班以“网格生成与优化”为核心,深入探讨了该领域的行业需求、关键技术及最新发展趋势。讲习班特邀16位来自顶尖高校与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发表19场主题报告,分享真知灼见,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工程师打造一个融通理论与实践、解析前沿动态的交流平台,共同推动网格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应用。本次讲习班反响热烈,共吸引了来自4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约150名师生,以及13家科技企业的约30位技术骨干注册参会。
CSIAM GDC专委会主任刘利刚教授、副主任屠长河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副秘书长陈仁杰教授及多位委员共同与会。会议由山东大学辛士庆教授组织并主持。
在讲习班开幕式上,CSIAM GDC专委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屠长河教授代表专委会与山东大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首先对莅临本次活动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着重介绍了专委会推出的“讲习班+小型研讨”的新形式,旨在秉持“小而精、重品质、讲实效”的原则,促进学术交流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研讨的深度与质量。随后,屠教授简要回顾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自2016年启用以来的发展历程,并强调学校始终重视并支持几何设计与计算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致辞最后,屠教授预祝本次前沿讲习班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王景景教授作为承办单位代表致辞。她首先对GDC专委会长期以来坚守学术初心、崇尚务实交流的卓越会风表示了高度赞赏。王院长在介绍学院发展时强调,学院同样秉持务实创新的理念,并热切期盼以本次讲习班为桥梁,与各位专家学者深化合作,携手为学院的科研发展与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最后,她预祝本次讲习班取得圆满成功。

最后,山东大学辛士庆教授代表组委会,从讲习班宗旨、思路与内容、专家讲者、日程安排、注册统计、会务安排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本次前沿讲习班的情况。

本次讲习班报告主题涵盖网格生成的基础理论、算法实现、工程挑战与前沿应用,内容丰富。
在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方面,大连理工大学斯杭教授系统阐述了非结构化网格生成的基础理论与算法,重点介绍了Voronoi图与Delaunay三角化在高质量网格生成中的应用原理与实现;山东大学辛士庆教授报告了曲面上Voronoi图的计算,其团队提出的SurfaceVoronoi算法通过灵活的距离求解器框架,显著提升了大规模三角网格的测地分区效率与精度;南昌大学肖艳阳副教授则聚焦于Delaunay三角化(DT)与Voronoi图(VD)的并行构造,系统梳理了CPU与GPU上的主流算法,并展示了团队基于点胞关系驱动的高效计算新方法。

针对工程实践中的瓶颈问题,多位专家分享了深刻见解。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庞宇飞高级工程师聚焦CAE中的“脏几何”问题,系统梳理了其来源,并提出“修几何”、“增加中间体”和“修网格”三类解决思路,呼吁业界从被动“修复”转向主动“治理”;重庆大学王逸群副教授介绍了面向CAD模型的表面网格生成技术,通过几何修复与参数映射结合的流程,有效提升了脏几何处理的鲁棒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刘洪、谢永嘉专家则从硬件仿真角度,探讨了复杂干涉下网格布尔运算的效率挑战及全自动六面体网格剖分的技术难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傅孝明副教授从算法鲁棒性出发,提出了一套“先快后准”的多层过滤策略,以解决浮点运算误差带来的几何判定不确定性问题。

在高质量结构化网格与高阶网格生成方面,浙江大学黄劲教授与云泊软件刘衡专家联合介绍了方向场驱动的四边形与六面体网格剖分方法,通过对称标架理论及拓扑矛盾处理策略,实现了更规整的网格结构;大连理工大学雷娜教授则从计算共形几何角度,阐述了黎曼面、离散Ricci流等数学理论在四边形网格奇异点构型与均匀性优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厦门大学陈中贵教授介绍了多边形多面体网格的优势,并讲解了基于Voronoi思想的多种生成方法及其广义重心坐标形函数;傅孝明副教授的另一份报告则系统介绍了高阶网格的定义、质量约束与生成方法,强调了其在高精度仿真中的价值。

在网格生成技术与前沿领域的交叉融合与智能方法方面,浙江大学陈建军教授提出,网格生成正从依赖经验的“艺术”走向理论支撑的“科学”,并倡导通过“数学、数据、应用”三轮驱动,发展自主可控的智能生成体系;浙江大学叶鸿飞博士则具体展示了该体系在飞行器、船舶、发动机等工程仿真中的创新应用,如各向异性网格、图神经网络模流网格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岗教授介绍了面向等几何分析(IGA)的网格生成,该方法通过统一样条语言弥合了CAD与CAE的鸿沟;厦门大学陈中贵教授还探讨了各向异性网格生成,提出了将其视为高维空间各向同性网格的创新思路;山东大学辛士庆教授的另一份报告分享了基于AI的四边形网格生成方法,从无监督的NeurCross到数据驱动的CrossGen,展示了AI在提升网格生成效率与泛化能力上的巨大潜力;苏州培风图南半导体有限公司刘亚雄主管则介绍了网格生成在半导体TCAD领域的特殊挑战与技术路线,强调了全自动、高鲁棒性的需求。

交流研讨环节是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环节伊始,与会师生围绕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了自由探讨,现场气氛热烈。随后,讨论进入核心的“难题提炼”阶段,来自工业界的专家基于深厚的行业经验,精准抛出了多个产业界面临的核心挑战:如CAD底层表达能力不足与“脏几何”处理难题、网格化是否是CAE发展的不二路径、AI在CAD、CAE应当发挥的角色等。这些直击核心的议题,共同为网格生成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潜在路径,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

在讲习班的最后,GDC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利刚教授的总结致辞为这场学术盛会画上了圆满而温情的句号。他首先回顾了两天来的思想盛宴,每一场精彩报告都如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随后,他代表GDC专委会,向每一位倾囊相授的讲者、每一位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以及每一位热情投入的同行,表达了最深的敬意与感谢。他期待这份因学术而结缘的友谊能够长存,大家携手并进,共同为几何设计与计算的璀璨未来谱写新篇。

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供稿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B202室
电话:010-62787525 建模竞赛咨询电话:010-62781785
学会总部办公基地(长沙)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龙喜路2号星沙区块链产业园三楼
电话:0731-86207515
学会邮箱:office@csiam.org.cn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版权所有